中文

027-83633330

影响力-李盛弘

2019/07/111831

blob.png

纳金网访谈设计师:李盛弘

“我始终觉得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可是身为一个设计师,必须要维持创作的能量,因为通过工作之外的创作来激发自己的激情和热情是一个平衡。”一边为客户工作,一边为自己工作,这位打着“两份工”的设计师,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李盛弘。然,无论是哪一份“工”,在李盛弘看来,做很多事情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这个“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人。

都说,专业会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李盛弘是设计师,但除了设计思维之外,他更是擅长从各个领域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视角。

先前应聘,喜欢去面试不同公司的他,总是在每次面试过程中透过他人与自己的问答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可能你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你从别人的问题当中可以看到‘哦,原来其实我可以这样看待自己’,所以其实是一个反省的过程。”

blob.png

受邀担任2017、2018年美国杰出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IDEA)的唯一亚洲评审。(左1为设计师李盛弘)

blob.png

参与2017年美国工业设计杰出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IDEA)的评审,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SA)的CEO Daniel Martinage 讨论IDEA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照片提供:Joe Stitzlein)

blob.png

 

撰写IDSA Blueprint in Asia一书并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SA)一同设计、规划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未来在亚洲的发展战略与制定大方向。除此之外,工业设计与电气工程的专业背景,大学客座教授和国际设计大赛评委的经历,这些多重的身份无疑更是扩散了李盛弘的思维。在学校上课,除了教授使用软件,分享专业知识,他还会请不同领域的演讲者到课堂上分享,与学生一起交流,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设计本身;当评委,比起用一个标准去判断一个好设计,他更多的是看到设计师们用新的思维去挑战一些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让它们可以发挥新的化学反应,并且通过这个化学反应为使用者提供好的体验,或是降低成本,提升设计品质,抑或是带来一些经济效应,尤其是在传统产业上。不过,思维的半径有多长,对李盛弘来说,都绕不开设计这个圆心。“不同环境对我来说都脱离不了设计本身,自己是如何看待设计的?设计在自己内心当中这种创作的欲望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非常有帮助,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帮你去衡量一件事情。”

blob.png

受邀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届CMF高级设计师研修课程的授课教师,与学员们分享课题「新科技、新材料引领设计创新」

blob.png

受邀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届CMF高级设计师研修课程的授课教师。授课与担任工作坊主持人。

blob.png

blob.png 

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工业设计学系,担任兼任副教授一职,教授「可持续性设计」、「人机介面」、「专题设计」等课程。

早先几年,李盛弘热衷于概念设计,这满足了他的创作欲,而且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的这个过程,也让他觉得知足。不过现在的他,有了点变化。由于当了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的评委,他接触到了许多评审与许多知名国际设计师,也透过这个组织了解到设计师协会对于设计师的重要以及设计师群体的重要性,意识到社群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通过这个机会,我在思考怎样帮助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到中国、到亚洲来扩展组织的威力和影响力。”他就此写了《IDSA亚洲蓝图》一书,透过自己在上海工作的经验,以及先前设计的经验,帮助组织做了一个本地推广方案。

blob.png

 受邀在TEDxFuxingPark担任演讲嘉宾,分享主题为「跨越年龄与性别的设计概念」

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比起单一的产品设计要来得更有意思,也更具挑战性。因为它不仅牵涉到设计师本身,更是牵涉到自己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如何去代入、去了解这个组织本身的特色和构架,并将它带向亚洲。他认为,这一块很复杂,但非常必要且有意义,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另外,作为评委的他自然也曾经囊括IDEA、红点、IF等大赛的奖项。在获得了认可后,他会问自己,很多作品得奖之后没有下文,没有商业的可持续性,只是一个快乐的虚荣心吧?于是面对这个问题,他有了更宏观的视野,得奖只是设计里面的一环,到底有没有持续的影响力,这个有待观察。而如何把得奖当下的兴奋点推广到更多,甚至带到产品上,直至带到消费者的使用经验中,他也在思考。

blob.png

blob.png 

设计作品TetraPOT荣获iF金奖、IDEA金奖、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欧洲产品设计金奖(European Product Design Award)、戴森设计奖(James Dyson Award, National Winner & International Top 20 Winner)、星火设计奖(Spark Award)、义大利设计奖(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等殊荣。(右2为设计师李盛弘)

blob.png

blob.png

设计作品Nursing Kit荣获iF金奖、IDEA金奖、红点设计奖、德国百灵设计奖(Braun Prize)、美国Core77设计大奖、星火设计奖(Spark Award)、新一代设计金奖(Yodex)等殊荣。

从自身出发,力图通过设计对社会产生一些影响,这就是李盛弘现在想做的事情。

blob.png

blob.png

受邀担任「国际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趋势」论坛演讲嘉宾,从设计的角度解读人工智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正如最近,他又从产品设计师的角色变成了公共空间设计师,与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合作,设计规划这个空间以及其中的服务体验。他深深明白图书馆和其他公共空间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因此也坚信,这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现在的人对图书馆的定义也变了,怎么样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挑战,我觉得不只是图书馆需要改变,还有很多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便民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不能照着之前的模式坚守下去。不去改变的话,某种程度上就是不会去使用它,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blob.png

设计上海图书馆内的创新空间,与馆员们一同构思、规划、设计未来的图书馆创新空间、服务、体验。

blob.png

 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概念规划设计图

这些转变,都是李盛弘的成长。从产品设计的点,到连接产品设计的体验的线,再到体验的系统或是组织构架,他慢慢地以自己对“设计”的理解,编织了这样的一个面。正如他对学习的看法,面对未知的领域,在做出了对的判断和决策之后,就是跳下去体验,去理解,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增进自己。一开始可能会得到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只要再从不完整中继续体验,慢慢就能够把拼图拼出来,得到自己的版本。

blob.png

参与2017年上海创客嘉年华活动,参展设计师与作品发表者。发表「日常生活的创新」系列作品,吸引许多人的目光,了解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blob.png

设计作品受邀参展2017年迪拜设计师周活动,现场与设计师、政府、学校、民众们交流与互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标错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王女士15818642606

 


分享到:
在线客服 027-83633330 返回顶部